深圳文藝家丨于延豐:汲取古法 書寫胸臆
或許是受城市特性的影響,于延豐的創作風格也不斷調整,早年的他初學顏楷,繼學行草,近十余年,則精力集中于隸書,“古、拙、樸、厚”已成為他書風的代表性特征。
“我的美術創作是對美好情感的訴求,希望呈現在大家面前的作品能夠給人帶來美的享受。遠離丑惡,凈化心靈,傾向于美善的意境,是我的美術追求?!敝芩囄娜缡钦f。
倘若看過馬波生先生的畫,十有八九會在第一眼有些疑惑——是油畫?水墨?或是鋼筆畫?建筑在水中有倒影、山的側面有色彩...不同于傳統繪畫山巒起伏、小橋流水的清雅之美,馬老的筆法硬朗、風馳電掣,有朝氣和進取精神的現代美。
音樂在唐躍生的心里有著崇高的地位,他認為正是因為有音樂的存在,他才能夠始終都不絕望?!八囆g這件事情,無論是音樂還是歌詞,實際上就是讓我們在更深入理解現實世界的同時,也更高地脫離現實世界,讓我們找到了一種精神生活?!碧栖S生說。
“舞臺無處不在,道具無處不有,這就是唐華剛,一個愛舞臺、愛燈光的人,一個地地道道的基層文化工作者,最多就算一個文藝工作者,愛劇場,更愛深圳,這就是我?!薄迫A剛
2021年除夕萬家團圓之夜,一首脫胎于深圳的歌曲《燈火里的中國》在春晚舞臺上唱響,優美的旋律傳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。詞作者田地在深圳耕耘36年,真實、純粹是他寫作歌詞的初心。
一個筆筒、幾本筆記本、兩副眼鏡和一臺電腦規整地擺放在書桌上,隨即映入眼簾的是一張黑色沙發和兩張略顯陳舊的座椅,塞得滿滿當當的書架及懸掛在墻壁的兩幅畫在辦公室格外醒目,也為簡單樸素的辦公室增添了些許活潑,這便是美學家彭立勛在深圳博物館外聘專家辦公室里的全部陳設,樸素而雅致。在這里,我們首次見到了彭立勛教授,年逾85歲的他依然精神矍鑠,雙目炯炯有神。